□蒋璟璟
本来已划分好座舱等级并按等级售了票,却还要在旅客值机选座时加一道“锁”,让旅客付费或花费积分开“锁”……据媒体报道,近年来,一些航空公司饱受诟病的“付费选座”业务不仅没有收敛,反而在争议声中愈演愈烈,俨然成了“行业惯例”。记者发现,在某社交平台上,“买了机票还得买座位”等相关话题阅读量超千万。有网友称,现在航空公司卖完票还要卖座丰益国际,把方便做成了生意。(经济参考报)
航班“锁座”、付费选座,这类问题近年来一再为人诟病。在服务行业“宠客”“听劝”蔚然成风的语境内,在企业普遍对网络舆论无比重视的大背景下,航司在“锁座”这件事上头铁的程度,简直到了令人诧异的地步。时至今日,并没有明确数据表明航司借由这类“增值服务”创收了多少,但可以确信的是,如此大败好感之举,确乎造成了不小的品牌形象价值减损。“原本有着良好形象的航空公司,吃相越来越难看了”,有此观感的消费者,不在少数。
所谓“锁座”,颇有“挟座要价”之意。我们知道丰益国际,同等座舱内,座位有相对的好坏之分。长期以来,对此的分配乃是基于最简单的“先到先得,先到先选”之原则,这里面其实内含着一种朴素的公平逻辑在。以往,柜台值机或者机场自助机值机,乘客群体大体都是很淡定、很随缘的,并没有太多的焦虑感或失落感。而随着线上提前选座的大面积铺开,“好位置”“差位置”的区分变得异常直观。“好位置”被锁死,看得到而得不到,这极大加剧了消费者的内心不平衡。
航司的如意算盘,是通过“锁座”囤积居奇,从而刺激乘客“氪金解锁”“付费选座”。然而很显然,这笔钱收得毫无道理,航司的自我主张是,“在线选座”属于合同约定义务之外的增值服务,所以可以收费。但果真如此吗?其实严格说来,航司在此事上,只是剥夺了一部分乘客的利益,而增加了另一部分乘客的利益——本质上,这只是一个就乘机权益再分配的过程。如果航司要就此向一部分乘客额外收费,是不是也要给另一部分乘客额外补偿呢?
“增值服务”,理应体现为额外性、增益性,比如说VIP候机室、贵宾快速通道这类,其并没有减损普通顾客的基础权益。与之相较,航班“锁座”、付费选座这类服务,却完全不是这一回事。同等座舱、同一票价,这本身就蕴含了乘客关于“有机会抢到好座位”的预期与实现的可能性,而“锁座”则否定了这种机会,这是实实在在的背刺。换个角度理解,“付费选座”无异是表外交易、二次加价,这显然有悖明码报价、诚信合规的经营原则。
审视航班“锁座”、付费选座之类的操作丰益国际,就是要首先意识到其给部分乘客所造成的利益损失。厘清了这一点,很多疑问、很多争议,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